人生的“为与不为”

     “为与不为”是人生的一种取舍,是每个人价值理念的选择。何时为,何时不为,何事为,何事不为,都应随着我们阅历的增长变得越来越清楚明白。同时,通过“为与不为”的取舍,也渐渐形成了我们每个人不同而鲜明的个体。
        有些人敢“为之”,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孔子明知任重道远却仍周游列国,“累累若丧家之犬”,却精神不改;南仁东明知工程艰难复杂,却敢为人先,为科学事业而奋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无论是千年前的“圣人”,还是千年后的“天眼之父”,他们都在用行动告诉我们:为了理想,为了国家民族,为了造福他人的事业,无论何时都要勇敢而坚定地面对困难和挑战,做个敢为的人。
        有些人选择“不为”,不为名利所动。庄子一生逍遥自在,面对楚威王的重金聘请,他也仅愿去做泥沼中的小龟;陶渊明采菊东篱,“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他人生的选择;文天祥被俘之后,宁死不屈,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美名。真正的君子就应该如此,“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淡泊名利,做好自己应该做的,无为也是一种人生的选择。
        有些事须“为之”,行而知之。就像我们的企业追求:“做最守信用最负责任的企业”,企业在进行管理时,应当加强监管,提高服务质量。我们每个人都不该为碌碌一生而悔恨,因虚度年华而羞愧,我们应该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为每一次的突破而努力,为社会的和谐美丽而贡献力量。行动总是最有力的证明。
        但有些事也可“不为”,不为处置更显包容。只有在浮世间不骄不躁,沉着豁达,才能以平和的心态去看待身边的人事物。清代的大学士张英,以不为的心态去处理邻里矛盾,当家里人为争三尺宽的宅院而修书抱怨时,他这样回答:“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见信后主动退让了三尺,邻居也让出三尺。六尺巷便掩藏着这样一个因豁达而化干戈为玉帛的故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豁达与包容之心方显人生大成。
        “为与不为”是人生的选择题,也是人生的辩证题。在为了有意义的事而去奋斗时,我们不应退缩,而应该争做“领头羊”,带着创新的精神和勇气全力向前;在面对利益诱惑时,我们要学会说“不”,要有在诱惑面前不动摇的坚定态度。该行动时积极进取,该看淡时平静豁达,正确对待为与不为,可以让我们的人生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