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绩效评价模式的产生的背景

卓越绩效评价模式 (Perfomance Excellence Evaluation Model)产生于 20 世纪下半叶,是以美国质量奖评价准则为代表的一类经营管理模式的总称。实施卓越绩效评价模式已成为美国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自身持续改进、保持而且不断增强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由当时的美国经济环境,特别是世界质量管理的发展阶段所决定的。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美国生产力的增长已逐步落后于竞争对手,不良质量成本很高,已达到销售收入的 20% 左右,有些美国企业已被不断扩张的日本企业并购。作为美国制造业的龙头企业——美国通用电气,成了日本同行业进行贴牌生产的优先选择对象。到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美国在产品质量,特别是过程质量控制 ( 统计质量控制 ) 方面经受了日本后来者居上的强有力挑战和冲击。在这种情形之下,美国社会和一些企业忧患意识大增,开始觉醒,一些相关学者和专家开始研究日本经济迅速发展、产品质量显著提高的原因。研究表明,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产品质量的显著提高有两大原因:一是政府推动,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确立了质量立国的基本国策,于 1951 年设立了戴明奖——国家质量奖,国家鼓励广大企业加强管理,以提高产品质量。二是逐步发展为全公司的质量管理以及全面质量管理,把统计技术与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有机结合;对生产的全过程、全因素依靠全员即“三全”管理;建立有最高管理者参加的管理体系;用经济的手法研制、生产和销售用户满意的产品和所需要的优质服务。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日本的产品质量大幅度提高 , 不仅许多产品打入甚至占领国际市场,而且振兴了日本经济。
日本广泛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振兴了经济,对世界各国的影响和促进很大,许多国家学习和推广全面质量管理,也都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其中包括美国。美国一些企业引进学习日本的全面质量管理,完全照抄日本企业的做法,没有充分考虑两国的国情和企业管理的差异,不少企业走了不少弯路,收获不是很大。美国的质量工作者和专家学者,开始研究适合于美国国情的质量管理方式。美国政府也充分认识到政府在推进质量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应承担的责任,于 1987 年通过了质量提高法的国家立法。美国将质量提高法命名为《1987年马尔科姆·波多里奇国家质量提高法——“公众法 100-107"》,根据此法设立的美国国家质量奖亦被称为波多里奇质量奖。马尔科姆·波多里奇是原美国商业部部长,在任期间对质量管理的高度重视并极力倡导推进质量管理,为纪念他,以他的名字命名质量提高法和国家质量奖,这在美国和世界许多国家并不多见。
美国的质量提高法和国家质量奖的设立,不仅推进了美国质量管理的迅速发展,有效地提高了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而且使世界质量管理跨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卓越绩效模式阶段。